1月14日汉威科技迈出20cm大长腿,股价创出近一年新高。那么,大盘维稳的情况下,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同时发力,能否推动汉威科技冲破30大关呢?
上一次公司股票价格摸到30元,还是在2022年元旦前后,当时创业板指数还在3300点附近,如今创业板指数只2075.76点。那汉威科技又要凭什么去摸30大关呢?
一、业绩爆发式增长,必须得是爆发式的,具体财务分析我们下面说,这里这里直接上结论,公司10年来净利润最高点是在2021年年报,2024年是下滑的,所以这一点pass!
二、人形机器人概念,这个概念应该是2024年2月份新增了,所以相较2021年,或许会成为带动股价向上的一个成因。事实也确实如此。2024年,三大指数早在10月8日就已经走过最高点了,科创50稍微晚一个交易日,但是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却是将行情的热度一直延续到12月10日前后,而汉威科技的前高点就在12月12日,股价最高达26.26元。
如果从2024年9月18日起算,人形机器人板块最大涨幅102.01%,汉威科技最大涨幅121.6%,双双翻倍。只可惜,覆巢之下无完卵,人形机器人概念同样无法幸免。经历2025年元旦前后的大盘恐慌下杀,90%以上的个股都迎来了向下调整,截止到2025年1月6日,汉威科技的涨幅仅剩57%,人形机器人概念则是58.66%,我们再看到1月13日,汉威科技涨幅回升至87.17%,人形机器人板块则是76.47%。但是创业板指数在1月6日到1月13日期间累计跌幅1.58%。这说明,只要人形机器人行情能够持续,汉威科技是有向上的希望的,而且从两次上涨数据分析来看,汉威科技的涨速是略快于人形机器人板块的。如果三大指数能够集体发力,那希望就更大了。
三、脑机接口,2023年5月新增的概念,同样也有一定可能会成为汉威科技爬坡的一个原因。叠加近期脑机接口利好消息不断。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成功将脑机芯片植入第三名受试者体内。北京、上海也相继发布脑机接口五年行动方案。有机构研报显示,预计2030年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达400亿美元。
嗯,这么看来,这个老马对我们A股还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开个玩笑啊。脑机接口板块(886047)有21只成分股,数量不多,你们可以逐只个股看一下,好多票的形态都还没调整过来,坏的难看,比如国际医疗、麒盛科技等等。汉威科技的形态其实算是不错的。我们这里还是看板块指数,脑机接口的前高是在12月19日,比人形机器人的更晚一点,但总体涨幅不及人形机器人和汉威科技,1月6日到1月13日期间涨幅2.3%,优于创业板指数。所以结合起来看,脑机接口的热度也能给汉威提供向上动能的。
汉威科技1998年成立,从气体传感器龙头,到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再到构建“传感器 智能仪表仪器 物联网”的完整产业链生态平台,2013年牵手苏州能斯达,2019年携手山西腾星,原来不只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就连企业走的每一步也都算数。谁能想到,2013年对能斯达的投资,有一天会成为企业股价上涨的主要动因呢?
因为不管是人形机器人概念还是脑机接口,不能离开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能斯达
我后面说,这里先说汉威科技的整体情况。目前汉威科技已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物联网(IoT)生态圈,主要是以传感器为核心,将传感技术、智能仪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和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传感器 监测终端 数据采集 空间信息技术 云应用 AI”的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应用覆盖传感器、智能仪表、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居家智能与健康及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其中,智能仪表营收占比最高,2024年半年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公司智能仪表营收4.44亿,占总营收的39.87%,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次之,占比为29.62%,另外公用事业和传感器分别占14.87%和13.93%。
从近五年历史数据分析来看,仪表仪器业务几年内是保持稳定增长的,但是2024年中报出现下滑,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和传感器业务刚好相反,两项业务都在2020年慢慢的出现营收退坡,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2023年下半年才开始企稳回升,传感器业务营收则是在2024年开始回升,另外公用事业营收则是一路下滑,2021年至今,营收腰斩,主要是受2022年度郑州汉威公用事业科技有限公司出表影响,目前该业务的毛利率是负的,2024年半年报毛利润是-3.87亿,拖累公司整体业绩。不过公司报告中提到,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将更加集中资源专注发展传感器及物联网应用等核心业务,公司拟将供热业务子公司“郑州汉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65%股权转让给郑州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意思就是战略收缩业绩不好的业务。这应该是件好事。
从公司2024年三季报数据分析来看,总营收15.7亿元,同步增长1.85%,扣非净利润2446.2万元,同比下滑61.73%,增收不增利,近年来,公司在汽车、光电、柔性压力等新业务领域的市场投入较大,加大了传感器业务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销售和研发费用同步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1.52亿,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78.8%,研发费用1.53亿,是2020年同期的2倍,但是大部分费用投入目前并未能有效转化为业绩产出。
另外,公司平均每年要增加2个亿的应收款项,目前公司账上已有14.72亿的应收款项。而应付款项只有7.67亿,所以企业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极端情形下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效率。
苏州能斯达是由中科院知名海归科学家团队创建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13年8月。目前,公司已建立了稳定的纳米敏感材料体系,掌握了柔性压阻、柔性压电、柔性温湿度、柔性电容四大核心技术,确立了柔性压力传感器、柔性压电传感器、柔性织物、柔性应变传感器、柔性温湿度传感器、柔性热敏传感器、柔性电容传感器七大产品系列,拥有百余项核心专利,拥有一条年产1000万支柔性传感器的超净印刷线和组装线。
目前市场上的触觉传感器多以“单模态、刚性”为主要特征,与人类皮肤“高柔高弹、多维感知”的生物特征相距甚远。以灵巧手领先厂商 Shadow Robot 的灵巧手产品 例,其单手虽搭载了包括力矩、角度、触觉、温度等 100 余个传感器,但搭载于指尖的触觉传感器仍仅感知力觉,其余传感器均置于底部基座中,且柔软性相对有限。
但是随着结构设计、新兴材料、制备工艺的创新进步,学术界认为未来电子皮肤或将成为触觉传感器的终局形态。而能斯达在机器人的关键部位集成柔性微纳触觉传感器(可用于电子皮肤),实现机器人从手指-手掌-手臂、足底-膝盖-头部等关键部位的感知和交互功能,另外,公司的柔性纳米仿生电子皮肤基于纳米智能材料和仿生感知能力,具有高灵敏度(0.6 Pa)、快速响应(约10毫秒)、高稳定性、低能耗、轻薄、隐蔽性好等特性。据消息称,华为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已与能斯达沟通合作,能斯达或将成为华为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的唯一供应商。除此之外,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为苏州能斯达股东之一,所以与小米势必也有合作。
除了人形机器人,能斯达研发的,在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类脑交互方面的一个应用,也是能斯达未来关注和布局的方向之一。
1、概念方面:人形机器人热度确实能给汉威科技提供极大的上涨动能,脑机接口辅助向上。在大盘回稳时,前期炒得火热的概念会再度升温,比指数上涨的更猛烈。而且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品更新和技术迭代相关的事件驱动,也会会反复刺激人形机器人概念。(这里就算是回答了某位粉丝问的问题,为什么我最近总在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上绕来绕去)。但是,当从概念催化到产业催化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一定要要去留意产品落地情况,以及业绩落地情况,不然一切终成空。
2、财务方面,汉威科技目前增收不增利,而2024年已经走完了,上市公司很快会面临2024年业绩披露大考,这个期间,绩优股或许会更有优势,所以谨防汉威科技因利润下滑而出现股价回调风险。
3、目前国内涉及电子皮肤的公司不多,上市公司里面,汉威科技居首,另外苏试试验原有技术同源、申昊科技正推进下一代接触式电子皮肤研发、柯力传感研发阶段、弘信电子的FPC产品与机器人电子皮肤所需的柔性传感器在技术和工艺上有一定的相通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